寒風瑟瑟的冷天,吃一次火鍋正當時,火鍋正以不同姿態瘋狂裂變,例如:四川火鍋海底撈、廣東火鍋、重慶火鍋小龍坎等等
但對于好吃的四川火鍋的定義,衆口難調。譬如以“高度熱情服務”的火鍋店,在餐飲界可以說是樹立了一個標杆。味道可能還不能在美食界上榜,但重慶火鍋憑藉各種奇葩服務,在美食界强勢占據一席之地。
作爲消費者,誰不希望餐飲行業笑臉相迎送,添茶倒水,服務周到?但是,服務太過了讓人也是不耐其煩,想好好地吃頓飯總是被“打擾一下,您要加點水嗎?……”“打擾一下,把這個盤子撤了好嗎?……”“打擾一下…….”逐漸地這種過度服務也會造成消費者的反感。
火鍋品牌
不得不說,這些用服務所建立的品牌認知正成爲自我進化的負累。火鍋品牌形象其實是被定格在管理學的明星,而不是美食殿堂。更致命的是,海底撈的過度服務在新一代年輕人眼中,正變得像七夕節裏關照“多喝熱水”一樣平庸而無法忍耐。
現階段,類似某些品牌的服務經濟似乎已經到達了瓶頸,而人們過于挑剔的飲食欲更慢慢的又傾向于食材的新鮮美味。而作爲四川本土的品牌四川火鍋,却以它獨特的紅色魅力“300裏地道食材”趕超重慶火鍋,在開闢産品主義的主航道上。
四川火鍋與重慶火鍋的區別
四川火鍋10年時間,從無名小卒到淮海經濟區無可爭議的火鍋龍頭,作爲一家淮海經濟區的區域性的品牌,正在向慢慢往全國性品牌靠攏!
看到這,很多人一定在想,與重慶火鍋對比,四川火鍋有什麽區別?
在我看來,無論是重慶火鍋還是四川火鍋,根基都一樣。
四川火鍋在四川發展10年的時間,品牌紅色熾熱的門頭造型,一鍋三味的川式特色鍋底,比肩海底撈式的用餐服務,讓四川火鍋不緊不慢的占據了四川消費者的心智。
隨著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漸攀升,火鍋口味和用戶服務也進入了超前發展的時期,無論是重慶還是四川火鍋都在升級,以鮮明的姿態和無可挑剔的口味,再次領跑新派火鍋行業。
餐飲的花樣再多,如果在産品上放鬆,整體就會像易碎的泡沫那樣轟然倒塌。川鍋身體力行砍去不必要的過度服務,極度重視食材,再次印證了崇尚産品的力量。
熟悉餐飲的人都知道,東西好不好吃,食材是决定性的。注重食材是飲食文化高度發達的標志,對于火鍋這種餐飲形式來說,食材占的分量就更重了。再周到的服務,也只是錦上添花,不能跟好食材比。錦不够好,花再漂亮也意義不大。
“精選更好的食材”是四川火鍋經營産品的核心。在已知範圍內,哪種食材是最好的,四川火鍋就一定會不惜代價找到它。 而海底撈的看家本領是“超出預期的服務”。可“好服務”沒有盡頭,那種“意外之喜”第二次就變成了“理所當然”,隨著體驗閾值的提升,難免落得“服務離預期甚遠,不過如此”的埋怨。也會在食客嘗鮮的勁頭過後黯然收場。
四川火鍋好吃的秘密:300種地道食材
川鍋再進一步,提出“300種地道食材”的概念,這是四川火鍋的戰略性slogan,啓動了更具情懷的本土食材采購模式。
在物流便捷的今天,食材完全克服了地域和季節的限制。
四川火鍋的食材
四川火鍋認爲,所謂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”,任何一種食材,總是基于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、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,才形成的獨特的飲食美學。四川火鍋一直提倡“地道”二字,就是認爲帶有泥土芬芳的食材自帶感情,是架起與食客的溝通心靈橋梁。
八方四時,各有新鮮。地道食材帶著年歲和人生的回憶,那份情懷可親可感,讓人回味無窮。爲了找到久煮不粘的粉絲,找到最鮮嫩醇香的羊肉,久煮不爛的粉絲、鍋燒豆腐、連雲港對蝦、趴地冬菠菜……川鍋産品團隊深入原産地,走進農村的田間地頭,付出了艱苦卓絕努力,尋找出兒時最鮮活的滋味。而這些被發掘的“寶貝”甫一亮相,就好評如潮,這更加堅定了四川火鍋在食材上下狠功夫的决心。
川鍋精選周邊三百里特色食材,以還原地道口味及風味産品,高效的供應鏈直接將食材運輸到四川地區的各個店面,加工製作技術掌握在門店中央厨房,由專業厨師進行品控,以更高的標準度展現給顧客。
總結
有人說,四川火鍋有兩次“出生”,一次是學習重慶火鍋,擁抱服務。一次是告別重慶火鍋,以挑戰者的姿態,用“食材”的標簽替代行業約定俗成的“服務”標簽,讓火鍋回歸它本來的模樣。
正是憑藉這個殺手鐧,四川火鍋在翻台率、客單價、等位時長、品牌美譽度等方面建立起新優勢,已無懼任何行業巨頭。
其實無論是重慶還是四川火鍋好吃的秘密不在于服務有多好,而是多個維度共同給消費者留下的印象。